当前位置: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首页 > 专题栏目 > 脱贫攻坚

百万移民阔步迈向新生活-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

来源: 宁夏日报 作者: 日期: 2021-08-12

82日,永宁县闽宁镇禾美电商扶贫车间,工人正在对农副产品进行包装销售。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目前已培育出“闽宁禾美”区域公共品牌和“闽宁巧媳妇”直播带货团队,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44人,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。 记者 党硕 摄

迁徙,是人类本能的生存手段之一。面对干旱、闭塞、人口严重过载的旱塬大山,上世纪80年代,宁夏在全国率先吊庄移民。30多年来,百余万人陆续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搬迁出来,建设新家园。

从人畜饮水难到自来水入户,从种杂粮糊口到多元产业渐起,从远离家人四处打工到洗脚上田家门口就业……百万移民如破茧之蝶,兴业乐业,改写着命运。

安居乐业渐融入

811日,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,房前屋后草木茂盛,绿意盎然,孩童在广场上踏着滑板车嬉戏穿行,老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,一辆辆私家车停在空地……

2017年,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300多户村民整体移民搬迁到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。“在老家时靠天吃饭、苦瘠为伴。贫瘠的土地上,只能种土豆和玉米;水窖中,积蓄着从五里地外拉来的生活用水;院子里堆放着冬季烧炕取暖用的牛粪。如今,走进家门,是花香四溢的庭院、干净整洁的厨卫和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家电;天然气、壁挂炉、太阳能一样都不少,这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城里人差。”举家搬迁到润丰村的王建国如此描述着今昔生活的差距。

润丰村还配有幼儿园、卫生室、超市、污水处理和垃圾中转站,基础设施完善、公共服务齐全,村民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,曾经的梦想成为现实。

1983年开始,宁夏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、开发式移民,让123万贫困群众挪出了穷窝、换掉了穷业、改变了穷貌、拔掉了穷根,成为宁夏扶贫史上的壮举。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我区面临着如何带领这100多万搬迁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跟得上、不掉队,如何建好管好安置区,实现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。为此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提出“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”,建立领导包抓工作机制,对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4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3个移民工作重点县(区),由自治区省级领导同志负责包抓;对1000人以上的261个移民安置区,分别由省、市、县、乡一对一包抓,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。

提升行动,聚焦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居民,以人口规模800人以上的大型移民安置区为重点,围绕解决好产业、就业、社会融入三件事,扎实推进9 1专项提升,加大产业扶持力度、精准落实就业帮扶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、改善优化人居环境、健全完善保障体系、依法加强基层治理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、积极推进解决自主迁徙居民问题、创建全国异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,不断增强移民安置区内生发展动力和整体发展水平。确保2021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8%,“十四五”期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,“十四五”末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。

产业兴 移民富

搬迁只是手段,致富才是目的。

“产业兴旺是解决移民安置区一切问题的前提。”宁夏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,移民群众搬出来,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脱贫,还要实现致富奔小康,因此,产业帮扶是写好移民搬迁“后半篇文章”的关键。

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通过稳就业、强基础、兴产业,让19678839名异地搬迁群众在第二故乡扎下根。“现在住上了新房,水、电、路通到户,一家人不再为行路、吃水而犯愁。”提起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,李旺镇团结村村民罗成武打开了话匣子。移民搬迁至团结村后,2020年,在村里的引导帮助下,罗成武依靠养牛脱了贫,一年收入7万元,“我们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,只要人诚实勤快,生活就有盼头,日子会越过越红火。”

为了让移民实现稳得住、能致富,自治区提出,围绕葡萄酒、枸杞、奶产业、肉牛和滩羊、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,马铃薯、冷凉蔬菜、小杂粮、中药材、黄花菜等特色产业,实行一区一策、一区一业、一区一特,在政策支持、资金投入、土地使用、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帮扶支持,促进特色种养业发展。

沿高速公路一路行驶至红寺堡区,便看到红寺堡酒庄的招牌在浓密绿荫中若隐若现。

昼夜温差大、光照充足、土壤透气等自然条件是红寺堡区葡萄酒品质优良的秘诀之一。7年多来,红寺堡酒庄的葡萄种植面积逐渐增长至3000亩,用工量也随之“水涨船高”。酒庄副总经理唐建民算了一笔账:酒庄每年务工费约在200万元,从葡萄藤出土、到修剪、再到采摘,乃至于冬天的冬埋,桩桩件件都需要人工。

“旺季,每天园子里大约有200多名工人。”唐建民说,工人分两种,一种是临时雇佣,按天或按月结算,每天工资110元到120元。一种是固定工人,经过培训后月工资大概在3000多元。但不管是哪类工人,大多是周边移民。

20099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,历经近20年艰苦创业,谱写了“沙丘起高楼,荒漠变绿洲”的生态建设壮歌,如今的红寺堡区不仅把荒原戈壁孕育成万亩“绿洲”,而且依托葡萄酒产业发展、劳务输出等产业,移民们不仅实现脱贫,更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愈走愈稳。

家门口就业幸福满

移民搬迁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就业,提高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内的就业率,首先要深入挖掘就业岗位。我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方面,高度重视微工厂在移民安置区发挥的作用,把加工企业建到村口,把就业岗位送到门口。

平罗县庙庙湖村是宁夏“十二五”生态移民安置点。2013年以来,西吉县陆续有7000余名群众搬迁至此。为确保移民搬迁后能够稳定增收,平罗县与宁夏中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合作,大规模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,确保户户有产业,家家有收入。

庙庙湖村村民班永霞告诉记者,自从成了宁夏中青大瓜菜研究所瓜菜大棚里的产业工人,日子过得比蜜甜:“在大棚里种瓜,每月工资两三千元,再加上其他收入,不仅自己能挣钱,还能把家顾上,咱现在的日子和这哈密瓜一样甜!”

生活环境好了,交通便利了,村民们有了底气。

“现在年纪大了,重活做不动,正好赶上国家的好政策,有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做点活,不仅打发了时间还能挣点生活费。”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5村的海秉秀笑着告诉记者。

百万移民从缺水、闭塞的大山深处,搬迁到近水、沿路、靠城的新家园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。如今,宁夏百万移民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生活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网站地图